巖土設計與優化
1、地勘分析:復核地質報告中鉆孔布置及深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,各土層抗剪強度指標是否合理,并針對地質情況劃分支護剖面。
2、基坑開挖深度分析:通過分析建筑剖面圖及結構底板布置確定基坑開挖深度是否合理。
3、基坑安全等級分析:通過分析周邊環境、基坑開挖深度結合地方規范要求,確定各支護剖面的安全等級。
4、支護形式分析:結合周邊環境、基坑開挖深度結合地方經驗選擇適合的支護形式,對各種可能支護形式進行經濟比選。
5、支護體系穩定性分析:結合規范要求分析支護體系整體穩定性、抗隆起穩定性、滲透穩定性,確定支護結構的嵌固深度。
6、支撐體系分析:結合周邊環境及地方規范要求,確定適合的支撐體系。
7、地下水控制體系分析:結合周邊環境及地方規范或經驗要求,采用截水或降水。
8、支護結構分析:復核支護樁直徑、間距及配筋。
9、支撐結構分析:錨索(桿)截面、長度及預應力大小,冠梁、腰梁、支撐、連系梁分類、尺寸及配筋。
10、樁基形式分析:結合地質情況及當地經驗,選擇適合的樁基形式,并對各種可行樁型進行經濟比選。
11、樁基承載力分析:結合地質情況及當地經驗確定適合的持力層、確定各可能樁型的承載力。
12、復核結構模型中荷載:復核結構模型中各結構層荷載布置是否合理,并采用活載折減。
13、樁基平面布置:結合地下室底板結構布置,選擇是否的樁基平面布置,并相應的調整樁基結構模型,復核各樁基反力是否與承載力向匹配。
14、沉降分析:根據結構特點、規范要求及地質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沉降計算,如需計算,則結合規范要求分析沉降是否滿足要求。
15、邊坡、擋墻條件分析:分析挖填方類型、邊坡高度、邊坡上部超載、土層參數選擇是否合理。
16、邊坡、擋墻形式分析:結合土層情況、挖填方形式選擇適合的支護形式,并對各可能支護形式進行經濟比選。
17、邊坡、擋墻結構分析:分析支護結構的尺寸、配筋是否合理。